跳至主内容

战后的城市发展

社会与教育发展

房屋

约1956-1957 X1000318
从大埔道上的山丘望向李郑屋邨,约1956-1957年。
1957 HKRS1448-1-210
石硖尾徙置屋邨,1957年。

1958 03-05-103
李郑屋徙置屋邨及李郑屋官立小学,约摄于1958年。
1950年代 X1000187
兴建中的西环邨,1950年代。
1962 HKRS365-1-54-2
一个住在徙置屋村的家庭正在吃晚饭,1962年。
1963 03-05-101
黄大仙徙置区,约摄于1963年。

1964 HKRS365-1-115-5
彩虹村一个单位,1964年。

1964 HKRS365-1-115-4
西环邨兴建于地势极斜的山坡之上,需要因应地势巧妙地将大厦往上伸延兴建,形成高低错落的独特建筑效果,1964年。
1966 HKRS365-1-201-3
葵涌徙置区,1966年。


1968 HKRS365-1-303-1
华富邨内的商铺,1968年。
约1960年代 X1000187
彩虹邨内的店铺,约1960年代。
约1960年代 X1000187
北角邨,约1960年代。


约1960年代 X1000187
北角邨邻近北角渡轮码头和巴士总站,约1960年代。
约1960年代 X1000188
苏屋邨,约1960年代。

约1960年代 X1000188
苏屋邨内的康乐空间,约1960年代。


约1960年代 X1000187
即将落成的第一期马头围邨,约1960年代。
约1970年代 X1000188
爱民邨建筑设计分别有旧长型同双塔式两款,约1970年代。

约1970年代 X1000188
爱民邨是首批设有特别设计商场的屋邨之一,便利屋邨及邻近居民的生活,约1970年代。

约1970年代 X1000188
外墙尚未髹上彩色的彩虹邨,约1970年代。
约1970年代 X1000188
邻近华富商场的巴士总站,约1970年代。
约1970年代 X1000187
马头围邨,约1970年代。
1970年代 X1000187
整个坪石邨于1971年建成,当时邨内设有38间商铺、3间小学、3间幼稚园、50个街市档位以及儿童游乐场等,1970年代。
约1979-1980 X1000188
大澳龙田邨,约1979-1980年 。


约1980年代末 X1000188
李郑屋邨,约1980年代末。


医疗

1959 HKRS365-1-24-5
九龙医院诊症室,1959年。

1959 HKRS365-1-27-2
1955年赞育医院迁至西营盘医院道现址,1959年。
1963 03-04-086
伊利沙伯医院,摄于1963年12月11日。

1971 04-02-040
葵涌政府诊所,摄于1971年11月10日。
HKRS365-1-346-4
政府诊所。
HKRS365-1-346-1
医护人员到乡村探望年长村民。

教育

1962 02-04-079
柴湾官立小学,摄于1962年6月。
1964 HKRS365-1-119-2
一班小学生在徙置大厦天台上课,1964年。
1964 HKRS365-1-119-4
体育课,1964年。
1965 HKRS365-1-173-11
位于荃湾的学校,1965年。
HKRS365-1-346-7
秀茂坪徙置区的小学。
HKRS365-1-346-5
徙置区学校的课室。
1972 HKRS365-1-386-1
一班正在观看教育电视的小学生,1972年。

1971 04-03-047
兴建中的香港中文大学,摄于1971年6月14日。
 

社会服务

HKRS365-1-445-1
正在工作的政府社工。
HKRS365-1-445-2
政府日间托儿所。
1965 HKRS365-1-144-3
社会福利署营办的流动图书馆,19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