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處未來的公共服務和推廣活動將會繼續善用科技,照顧使用者的需要。」
檔案主任除了努力「尋珍」和「存珍」,也積極透過不同形式的公眾推廣活動,讓公眾加深對歷史檔案的了解,並認識文獻遺產的重要性。檔案主任許崇德先生和高級助理檔案主任袁秀明女士會為大家分享向公眾提供參考服務和舉辦公眾推廣活動的點滴。
大家也許以為只有歷史學家才會到檔案處查閱館藏,許先生表示:「有時傳媒會來搜尋資料撰寫報道,律師會來翻查田土檔案處理土地交易,也有人希望在檔案中找到祖輩在香港留下的足跡。歷史檔案的用途其實非常廣泛。」
檔案處現有超過170萬項館藏,搜尋資料會否好像大海撈針?袁女士說:「我們同事一向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會主動接觸使用者了解他們的研究興趣和需要,並簡介館藏目錄和不同檢索工具,從而協助他們制定搜尋策略,找出所需館藏和資料。」
袁女士亦憶述在2018年的一個經歷:「在當年的一個下午,一位年長的女士來到檔案處查閱館藏。她遠道從澳洲而來,手持一張69年前與家人在香港時所拍下的舊照片,表示希望找出照片的拍攝地點,重遊舊地。於是我們仔細研究背景建築物的特徵,經過詳細查考和對照館藏照片後,終於找出那個地方是南九龍裁判法院。那位年長女士帶着滿足的笑容向我們道謝。後來,我們收到她寄來的心意卡,感謝我們同事的努力,令她那趟訪港旅程別具意義。」
在參考服務部工作,常有機會與到訪的知名學者交流。許先生非常珍惜每一個交流機會:「我會運用自己對館藏的認識,盡力協助學者搜尋資料,希望對他們的學術研究有助益。不少學者會在交談中分享他們的研究心得,短短一席話也令我獲益良多,增長了我對香港歷史的認識,這些經驗都是無可替代的。有些學者更會在他們的著述中鳴謝我們,令到大家非常鼓舞。」
有些「常客」每年「定時定候」來訪,令同事印象深刻。許先生回憶:「一位外籍女士每年暑假必定到來查閱有關她的家族成員戰前在港生活的紀錄。後來這位女士告訴我們,她的丈夫是飛機師,所以她每年可以利用航空公司的福利來到香港查閱檔案。」能夠幫助使用者,固然是檔案主任的樂事;與使用者交流的過程之中,既可認識新朋友,也有這些難忘的趣事。
此外,檔案處會透過使用者意見調查了解市民對服務的期望,從而改善服務。例如一些市民透過使用者意見調查表達了他們平日較難親身前來使用服務,希望檔案館可以在星期六開放閱覽室的想法,檔案處便從2019年開始在星期六上午以預約制形式開放閱覽室供市民查閱檔案,為更多市民服務。
許先生留意到近年有更多市民對歷史檔案產生興趣,可是他們並不一定有具體的研習題材,檔案處歷年來舉辦的展覽便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我們的展覽有很多不同題材,例如地區發展、房屋建設、政府部門歷史等。」為了擺脫空間所限,檔案處網站設有網上展覽,向市民展示更多珍藏。
與此同時,這些展覽也是向市民展現歷史檔案的價值。大家有否想過差餉徵收冊記錄各個地段的用途,可以幫助我們知道地區的歷史面貌?又有沒有想過交通調查檔案的照片將街道、建築物景貌以至民生概況保存下來?檔案處的展覽正是向市民示範檔案研究的各種可能性。
集體回憶屬於每一位市民,檔案處近年舉辦展覽也希望市民參與其中。袁女士提到:「我們在2019年展覽『童趣.童遊:香港兒童玩樂點滴』初次嘗試加入公眾參與元素,向市民徵集兒時玩樂照片和昔日流行的玩具,分享各人獨一無二的童年愉快回憶。活動反應良好,我們也在次年展覽『那些年的節慶』再接再厲,向民間團體借來珍貴的展品,並向市民徵集節慶活動照片,分享大家的集體回憶。」
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為各界帶來創新機遇。近年檔案處也投入新科技、新服務,讓市民以嶄新方式欣賞香港今昔豐富的文獻遺產。
許先生指出:「現時很多機構都會利用社交媒體與公眾連結、交流,檔案處也不例外。我們在2020年推出歷史檔案館Facebook專頁,不但可與市民分享館藏,也可讓市民分享他們所知所想,一舉兩得。」談及Facebook專頁的精彩內容,袁女士表示:「我們在2021年舉辦『言歸「證」傳』專題展覽,在Facebook專頁分享了兩段影片,一段是展覽花絮,讓市民知道展覽『從無到有』的過程;另一段則由我們設計的卡通人物『Mo博士』為我們『代言』,帶市民走進『時光隧道』,追溯身份證的歷史。」
檔案處明白要向社會各界推廣文獻遺產,須與不同人士和團體合作,將歷史檔案帶入日常生活。袁女士表示:「為了讓學生認識歷史檔案,並且利用歷史檔案學習,我們很重視與教育界合作。我們既有以動畫形式推出的網上工作坊邀請學校參加,也有與教育局合辦網上專業培訓課程,讓老師認識歷史檔案的使用方法,希望老師在參與課程後將檔案處的服務及館藏融入日常教學之中,提高學生對歷史檔案的認識和興趣。我們未來也會繼續與教育界緊密合作。」
除此之外,檔案處一向接受學校或其他團體親臨參觀,近年更讓市民遙距參加網上團體參觀。由於節省交通時間,學校或其他團體安排活動更具彈性。許先生補充:「從前市民須親臨檔案處查閱檔案,或以較『傳統』的方式付款以索取檔案複印本,但現時只須填妥申請表,透過電子付款方式繳費,便可以安坐家中透過電郵收取館藏數碼複本。在資訊科技尚未發達的年代,這些服務是難以想像的。」
檔案主任會繼續發揮連結公眾的角色,在未來推展公共服務時進一步善用科技,照顧不同使用者的需要,透過更多元化的活動為社會大眾展示文獻遺產的價值。